伴随着我国土壤问题的日趋严峻,粮食安全和土壤修复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上,粮食安全问题及土壤修复已经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那么,我国的土壤问题究竟有哪些?土壤修复都有哪些最前沿的技术?效果如何?想必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4月15日,由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纳米蒸养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化峰会”在河北威县召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荣,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原所长、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道龙,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王强,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刘建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秘书长王莹,中共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河北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孙立勇,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等出席了会议。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肥料企业代表200多人前来参会。
本次会议上,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根力多股份深度合作的“纳米蒸养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化”项目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据王淑平介绍,该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建明教授团队二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钾硅钙多元素纳米微孔矿物质土壤调理剂获得了4项世界级发明专利,填补了国际生态农业发展史上的空白。2016年,在张家口根力多生态农业公司院内,生态型土壤调理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落成。依托张家口富钾岩石物产丰富及钼肥微矿储量巨大的区位优势,“点石成肥”,结合“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一体化的复合生态型土壤修复改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矿物土壤调理剂的产品功效。目前,根力多股份已建成年产10万吨的蒸养工艺纳米微孔土壤调理剂生产线,所生产的“一休君”中微量元素型和土壤修复型土壤调理剂,在果蔬上“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还具有抗倒伏、抗重茬、调酸、融盐碱的作用。根力多的专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制定出了依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配比品种和施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